永葆做好事做实事的“党员本色”
她是农村长大的“卖菜姑娘”,是迎风踏浪的女企业家,是常年热心助人的“好女儿”“好妈妈”,是交口称赞的“党建头雁”——赵宪珍。她是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党委书记、上海嘉定品海饭店总经理,曾荣获全国先进个体工商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农村“双学双比”女能手、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嘉定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区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40多年来事业家庭一肩挑,堪称“当家女人”的她,拼得很苦很难,却从未放慢脚步,始终不忘党员身份,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打不倒压不垮的“当家人”
在很多人眼里,赵宪珍似乎是“被命运眷顾的人”。但当真正了解她的经历后却会发现,原来她是只是凭着一腔的勤奋和果敢,“踏平坎坷”往前走的人。
实际上赵宪珍家庭的处境难以想象,大哥三岁患脑膜炎,二哥胃癌早早去世,弟弟眼睛失明……打击接踵而至,招招致命。作为赵家唯一的女儿,赵宪珍15岁就辍学成了一名“卖菜姑娘”。 每天天还没亮,她就蹬着一辆老式28自行车出门了。一斤菜为了多赚几毛钱,赵宪珍不惜骑车从嘉定赶到杨浦,来回一趟就要多耗费近四个小时。为了安全,她套上奶奶的旧衣服、头上扎块三角巾,把自己打扮成中年妇女的模样,车子蹬得飞快,心里一边打鼓一边给自己打气。风里雨里,一天不落,一副柔肩扛起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生活的艰辛她尝过无数,但都没有击倒她。“实在太难过时,就趁没人的时候把自己关在卫生间里,痛痛快快哭一场。”然后,擦把脸、打开门,赵宪珍又成了那个打不倒、压不垮的“当家人”。
真实真心真切的“赵老板”
除了肯吃苦,“脑子活络”也是赵宪珍创业的制胜法宝之一。1994年,她用积蓄当机立断盘下了一家熟食店,干起了个体户。正当生意越做越好,却传来了市政工程需拓宽道路的动迁消息,她又凑钱开起了饭店。资金不够,饭店只能选址在“断头路”的尽头,新店开张前夕,一位骑车路过的老伯突然喊住了她:“姑娘,这边市口不好,生意难做,肯定亏本。你最好快点另找地方。”她听着笑而不答,她晓得对方是好意相劝,但是她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只要用心经营,就不怕没有生意上门。
一方面,她靠价廉物美的经营路线,在菜式上求精求新,赢得了不少回头客;另一方面,她深信只有上下团结一心,才能提升饭店的服务品质。以真心换诚心,她把饭店的职工当作自己的家人相待,店里的员工往往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大家拧成一股劲,生意也越做越兴旺,从原来的一个几十平的小饭店,发展成几千平的大饭店,她也成为了别人口中的“赵老板”。
“把副业干成主业”的党委书记
1998年12月,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成立,赵宪珍的饭店就在学堂附近,看到别人进去学习,她总是钦羡不已。后来,每当学堂组织学习活动时,她就偷溜进去坐到后排,边听边记笔记。同流动党员相处久了,想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梦想愈发强烈。终于,她鼓足勇气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并如愿在2001年实现了她的光荣梦想。流动党员学堂也成为赵宪珍和党组织结下不解之缘的“福地”,寄托了她特殊的情感。
2009年,她又担任了南翔镇商业流动党支部书记。流动党员分布面广、工作分散、流动性大,不便管理和开展活动。赵宪珍上任后,便积极探索,用心用情做好支部工作。2015年,南翔镇党委任命赵宪珍为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的党总支书记(2018年11月升格为党委)。“职位”更高了,但任务也更重了,需要更多的努力和付出。对此,作为一名还经营着饭店的老总,赵宪珍在镇党委的指导、支持下,全身心投入流动党员学堂党建工作之中。她不计较个人得失,坚持白天值守在党委办公室,下班后才去自己的饭店处理业务。而默默支持她的家人,曾开玩笑地说:“你把党务工作这个‘副业’干成了‘主业’,而经营饭店这个原本的‘主业’退居成了‘副业’。”赵宪珍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和亮丽的工作实绩也得到了上级党组织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她受聘成为嘉定区“育林工程”首批6名书记导师之一,担负起培育带教青年党员骨干的重任。同年“七一”前夕,南翔镇党委还专门成立了“宪珍书记工作室”,为她开展非公党建工作搭建了新平台。
发光散热温暖别人的人
“一切跟党走,知恩莫忘报。”这是赵宪珍常说的一句话。1998年端午节,赵宪珍包了粽子、带着点心,第一次去南翔福利院。临走时,老人们握着她的手,久久不愿松开,此情此景让赵宪珍心头一动,她承诺道:“妈妈们,我答应你们,以后常来!”从此,一有机会她就往“娘家”走一遭:元宵送圆子、端午送粽子、中秋送月饼、重阳送糕饼……看到老人用餐冷清,第二天就送来一台55寸大彩电,而她自家当时用的只有21寸。年终岁末,她邀请福利院老人到她的饭店吃团圆年夜饭,这成了饭店二十几年来不变的“传统”。有人曾不解地问她,你这样做图个啥?她说,我是一名个体工商户,更是一个共产党员。自己开了个饭店,拿几样饭菜几道点心,让老人家们节假日里“翻翻花头”,换换口味,自己心里会很开心。
福利院只是赵宪珍的公益事业的起点,赵宪珍还是贫困孩子的“好妈妈”,几十年来帮助80多名孩子完成学业;是街坊眼中的“好邻居”,陆续帮助30户特困家庭渡过难关;是创业女性的“好姐妹”,她认为同行不是冤家,创业路上一起走。在赵宪珍的言传身教下,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的党员们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夏送清凉、冬送温暖”的慰问活动。每年4月15日,他们也会自发走上街头,发挥所长,磨剪刀、修家电、理发等,开展各类便民活动。
“不忘初心”“只想做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的赵宪珍,成为了不负使命的“领头雁”,将南翔镇流动党员学堂,打造成了基层党建的响亮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