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为民无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
邱茹萍是嘉定区司法局外冈司法所所长,她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以专业的法律素养、饱满的工作热情、无私的工作态度,获得了辖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好评。在她领导下,外冈司法所连续多年在考核中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她本人被评为“上海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个人”。
一、真情调解,做化解矛盾的“排头兵”
外冈镇有19个行政村、5个社区,人员构成复杂。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外来人口治理、农村宅基地置换、劳动争议等各类矛盾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要妥善化解矛盾纠纷,让当事人信任,接受调解,必须要有过硬的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她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在调解过程中,用真心架起与群众沟通的桥梁,搭起群众信任的平台,用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到的行动,化解矛盾纠纷,安一方水土之和谐。2017年古塘村动迁,她带着2名调解员进村入户,把调解庭设在动迁安置基地,实行“就地咨询,就地调解”,有效防止纠纷的扩大,处置了42起因家庭分家析产、遗产继承、老人赡养、农龄费分割等矛盾纠纷,为拆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司法支撑。
二、温情管控,做特殊人员的“引路人”
邱茹萍深知关心教育引导好每一名社区服刑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等于为社会消除稳定隐患。为了不给社会埋下“定时炸弹”,她坚持对两类特殊人员实行“思想上拉一把、生活上帮一把、工作上扶一把”的方法,同时积极创新,将刑罚执行资源与社会管理资源有机整合,创建了“自助式”社区服务公益劳动、“三师”助力集中教育、主题教育、亲子互动等社区矫正工作新模式。在工作中,她注重宽严相济、因人施“矫”,针对部分不服从管理的社区矫正对象,她敢于亮出“司法利器”;针对生活困难的矫正安帮对象,她又多次伸出援助之手,为他们找工作、找房子、落实低保,解决实际难题。正是这种倾注了心血的真切关怀和严谨灵活的工作方法,让特殊人群从内心接纳、认可了这位女所长。多年来,辖区内的特殊人员无一脱漏管,无一重新违法犯罪。
三、热情服务,做法律知识的“传声筒”
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法律诉求,邱茹萍努力把司法所打造成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法律诊所”。邱茹萍夯实基础,巧搭平台,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各方资源整合优化。在“接诊”过程中,把法律知识和法律服务直接送到人民群众家门口,让群众享受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服务。2018年,在她的指导协调下,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站)24个,全镇19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分别与律师签订了法律顾问合同,实现了全镇法律服务全覆盖。3年来,共解答各类法律咨询882人次。在疫情期间,她带领着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工作人员走访了辖区内7家企业,同时联系律师上门为企业把脉问诊,开展免费法律服务,努力减轻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七五”普法以来,她积极投身于普法工作,甘当普法先锋。她深入社区、重点单位、学校,指导开展普法工作,多次邀请法院、检察院、律师进军营、到学校、走企业、入村居,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四、倾情创新,做基层工作的“探索者”
邱茹萍坚持将理论创新和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新模式。一是搭建“三城共建”模式,实现司法行政资源共享,与太仓市城厢镇、科教新城司法行政部门搭建共建平台,围绕法治建设区域联动、跨省矛盾联防联调、特殊人群联合管控等展开共建合作,促进三地法治建设。二是“实体+网络”,打造多维立体式宣传阵地,2018年建成了“外冈法治文化主题公园”、2020年建成了葛隆村法宣阵地,成为了居民们散步放松的好去处,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文化的熏陶;注册“法耀外冈”微信公众号,自制的普法四格漫画、“疫情微视频课堂”、以案释法等内容,成了外冈地区网民的必读微信。三是开展接地气、形式新的法宣活动,“人民调解情景剧评比”活动、“法治朗读者”、音舞快板《宪法赞》、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模拟仲裁庭等等,一台台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小戏赢来无数好评。
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邱茹萍一直将百姓身边的难事,看在眼中,想在心里,始终以“老百姓舒心”这件事放在首位,她执着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件又一件琐事和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