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党支部
物业服务联系千家万户,是跟老百姓结合最紧密的工作。上海明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在党支部的引领下始终践行“全心为业主,为民办实事”的服务理念,在深入推进行业党建工作中充分依托社区物业管理党建联建和企业搭建的四个平台,协同多元主体,整合多方资源,主动融入社区治理和抗疫一线,着力打造安全有序、整洁舒适、幸福和谐的“美丽家园”,形成了健康有序和规范的支部发展状态。公司党支部曾荣获嘉定区“比学赶超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物业行业“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市建设交通系统“基层党建 工作建设先锋示范点”,并于2021年荣获上海市物业管理行业十大党建品牌荣誉称号。
一、丰富学习载体 融合新形式
公司党支部在学习教育活动中,一是抓住重点脉络,集中学。公司每月开展“九点课堂”学习活动,组织员工积极学习,接力街道“在嘉读你”的党史诵读,将一段段波澜壮阔的建党历史再现。强化党员守初心担使命,逐步发挥公司党建品牌的影响力,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实走深见行见效。二是重温党史历程,打卡学。开展“百日走百年活动”,沿着建党时间脉络,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到一大会址,嘉兴红船,上海档案馆等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学习参观,并以征文形式分享心得感悟,激励物业人守初心担使命。三是营造红色氛围,学中做。依托“我嘉物业”党建工作站,主动融入基层社区党建。深入践行伟大建党精神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聚焦嘉定新城建设,积极探索党建与物业管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加强青年队伍建设,为助力物业管理向高质量发展彰显物业人的使命与担当。
二、融党建促和谐 共解民生难
面对住宅小区综合治理难点,公司党支部一是依托社区党总支走好第一方阵,二是规范管理做好服务,三是账目透明广泛宣传,合力破解小区物业费调价难、加装电梯难、停车难的“三难”突出问题。在街道党工委的正确指引下,辖区内12个责任小区物业费调价完成率达100%,其中3个小区连续五年物业费收缴率达100%,应收款清零。对于加梯难等突出问题,公司协同街道职能部门、社区党总支、居委会、业委会,成立加装电梯组委会,逐户发放《加装电梯业主意见征询表》,做好宣传解释;在施工安装阶段,协助电梯公司做好现场安全工作;围绕电梯安装后续管理,在广泛听取业主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建议,部分已被相关部门采纳,真正有效的将加装电梯民生工程做到建管一体化。2020年8月,嘉定镇街道首部加装电梯在丽景小区52号楼正式启用。目前金沙小区、广远小区、悦华公寓、丽景公寓部分楼组也相继签约并开工。借力政府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累积帮助责任小区增加百余个停车位,缓解了小区停车难问题。其中悦华公寓经过3次民意征询,移植部分绿化,增加40多个停车位。
三、牢记宗旨意识 树立新形象
围绕群众需求,公司党支部一是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充分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三驾马车”作用,针对老旧小区问题和业主的急愁难问题予以梳理评估,并设计解决方案。在建党百年之际开展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活动,完成了绿化补种,电控门换新漆等工作,为业主节省了资金同时提亮了小区面貌,体现了企业党员精神面貌和使命远景,被业主赞誉为“行走的党课”。二是常态化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公司党支部连续十多年在小区开展“以书会友明达情”活动,为高考中考的金榜题名小业主赠送书籍和学习用品;“3.15搜集你的意见,提升我们的服务”旨在消费权益日听取民意与民共生,公司党支部依托与社区的党建联建机制,联合开展各类传统佳节的主题活动,比如“垃圾分类粽动员”、“我嘉客厅过元宵”、“高温送清凉”、“感恩回馈送大米”等等。通过真心实意送服务,增加与业主的粘合度,提升业主的满意率。三是搭建公益平台,践行社会责任。公司党支部为失聪儿童助力完成微心愿,连续五年助学江西谢平小学,为云南楚雄蟠猫乡中心小学捐赠校服400套、宿舍三件套300套,联合非公企业结对助学8名学生,彰显企业社会责任与担当。四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严守小区防疫关。公司党支部成立防疫常态化应急工作小组,要求辖区内牢牢树起“红色防线”,配合做好重点人员的排查及强化公共空间及设施设备消杀等工作。疫情封控前夕,支部副书记带领明达“80团队”开展一系列便民服务,为独居老人配药买药,帮小区添置垃圾桶,想尽办法配置消杀喷雾枪和消毒液等等,为后续防疫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保障。四月起,配合汇龙潭社区党总支共同出台了社区快递的“三区管理”制度,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形成了“四步走”工作指引。同时公司党支部积极联合多个社区党总支,开展了“两新同心、战疫同行”活动,在五一前夕向12个责任小区的288户困难家庭进行了生活食品捐赠援助。公司党支部代表全体明达人向嘉定红十字会进行了防疫专项捐款。
在公司党支部领导下,全体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建设出一条惠及民生的物业服务带,编织出一张畅通民意的服务工作网,用足用好在社会治理创新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的“绣花功夫”,聚焦智慧物业、垃圾分类等工作,不断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