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沪工阀门厂党支部书记杨猛
上海沪工阀门厂创建于上世纪80年代,2004年进行改制成为民营企业,杨猛作为企业负责人,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相互融合,带领企业从一个乡间小厂,成长为国内阀门行业的佼佼者。个人先后获得了嘉定区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嘉定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冲锋在前,为企业开启前进阀门
2004年,杨猛受命于危难之际,成了沪工阀门的掌门人,担起了重振公司雄风的重任。刚接手,企业缺资金、缺技术、缺市场,他有过退却的想法,但强烈的责任感还是让他留了下来。如何凝聚人心是他首要解决的问题,他在企业建立了党支部,设立作风建设评议投票箱,不断端正工作作风,党支部成为了企业的核心凝聚力。同时,他也注重党员细想教育工作,将党员教育和员工培训相结合,开展党员培训和“亮身份,当先锋”等党建活动,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带领企业扭亏为盈。通过党支部的系列活动,企业改变了人心涣散的局面,呈现出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势头。在党建引领下,公司也连续3年被评为“嘉定区劳动关系和谐模范企业”,并先后获得“上海著名商标”、“上海名牌”、“上海市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上海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
深入一线,为员工开启幸福阀门
作为一名从车间里出身的企业家,杨猛深知打工者的不易,他说:“企业要走向繁荣首先是要靠“人”,公司里外地员工多,党支部不仅要关心党员、员工的工作情况和个人发展,还要为他们创造幸福的生活。”作为党支部书记,他以身作则,经常找党员和员工谈心,倾听意见和需求,热心帮助党员和员工解决实际困难。为了让企业员工住得舒服、生活得安心,公司对员工宿舍进行了全面改善;为了丰富党员和员工的精神生活,将行政楼五楼打造成了党群服务阵地和职工之家;他还组织员工开展篮球比赛,和员工一起打球、开展党群活动。新冠疫情暴发期间,企业的生产也受到了影响。有位员工待在老家,长时间不工作让他产生了焦虑情绪,想要回来工作。杨猛得知后,打电话亲自叮嘱道:“这种时候,你怎么能给国家添乱!小王,你好好待在家里,不要担心,岗位我给你留着!”听到这话,员工的心顿时放回了肚子里。
履行责任,为社会开启梦想阀门
杨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只要孩子有梦想,就努力助其梦想成真”。他屡次向嘉定区光彩事业、上海市“蓝天下的至爱”等慈善机构捐款,并捐资助学井冈山老区贫困学童,并与多所高校联合,挂牌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连续8年开展“大学生带薪实习活动”,累计支付薪金达10万多元。多年来,他先后向“5•12”汶川大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井冈教育捐资助学、“蓝天下至爱”等慈善帮困捐助。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带领企业党员和志愿者们快速反应,从严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争当防疫宣讲员、示范者、贴心人,为企业筑起了防控疫情的坚实屏障。作为党员的他还一次性上交5000元特殊党费,为抗疫一线尽献绵薄之力,并带领公司较早实现了复工复产。他满腔热忱地胸怀公益、执著奉献,把公司凝聚成了一支公益团队、建成了一个公益基地。每逢节假日,他也会带领党员们去看望社区的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帮助他们打扫卫生。他把每周二下午定为公司的“志愿服务日”,采取定岗定时、定点定责包干服务点的方式,风雨无阻地带领员工开展沿街清扫、交通引导、服务社区等公益活动,在身边群众中高高地扬起了“沪工志愿者服务队”耀眼风帆,两年来参加志愿服务就达1400人次,服务总时数近1500小时。
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负责人,一名“两新”企业党支部书记,杨猛以党建为阀门,在努力经营好企业的同时,不忘反哺社会,推动华亭乡村振兴工作,为企业、为员工、为社会打开了希望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