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中心医院曹文捷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医20余年来,眼科医生曹文捷始终怀着一份初心,为无数患者擦亮心灵的窗户,让光明照进内心。
医梦初启,光辉扬程,成就医院技术新高峰
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区域性医疗中心的眼科主任,曹文捷在专业技术上一路奋进。先后在区内率先开展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角膜塑形镜验配、眼科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新技术。眼科激光治疗、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填补了嘉定地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等眼疾的技术空白。不仅如此,曹文捷精益求精,将眼科常规手术——白内障的切口缩至2.2mm,术源性散光减到可控范围的最低;微创技术实施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实现了无疤痕,一项项创新技术的实现和突破,成就了医院眼科品牌,让眼疾患者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跋涉远路,匡衡远援,坚持自有万钧之力
为了让更多贫困地区的患者重见光明,曹文捷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多次跟随区医疗队参加巡回义诊对口医疗支援活动,医疗帮扶的足迹遍布云南、西藏、青海等地,其中自2014年起连续10年11次赴高原参加“青海久治光明行”活动。
地处近4000米的高原久治县,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手术的开展也是零起步。作为嘉定医疗队的主力军,每年出发前他都亲力亲为准备和落实,从搭建临时手术室、临时手术床到改造手术供水、消毒;大到手术诊疗设备、相关药品、耗材,小到消毒棉球、洗手衣裤、手术衣、手术手套甚至手术拖鞋等物品,从无到有,曹文捷始终严格要求自己与团队,全方位支援当地医院逐步完善了所需要医疗设备和物资。就这样,坚持了十个年头十赴高原,主刀完成白内障复明等手术300余例,获得当地百姓一片赞誉。
医者仁心、悯患救急,助力贫困藏民重见光明
记得光明行动开展的第一年,就遇到了一位远道而来的藏民。当时他几近失明,听说有医疗队前来义诊,借着微弱的视力,翻越了几座山丘到了这里。他接受白内障手术后,视力恢复地非常好,整个世界都清朗了,几次接诊下来,他特别喜欢曹文捷,义诊结束后,他天天盼着嘉定医生早点再来,所以活动开展的第二年,他早早地来到医院排队等候。见到曹文捷的第一句话便是:“终于等到你了!我已经盼了整整一年了。”曹文捷听后心里五味杂陈,既为患者的信任而感动,更为自己能做的太少而感到无奈。
在这个缺医少药的地方,要为身体残障且精神异常的患者手术,可不是件容易的事。28岁的藏族姑娘加毛,从小是个聋哑人,因白内障双眼也完全失明。听不到、说不出,也看不见的她生活在与世隔绝的黑暗中,精神障碍也越发严重。父亲听说上海专家来了,于是抱着一线希望,找到了曹文捷。尽管如此,曹文捷主任还是决定为加毛一搏。这一次,“幸运之神”总算光顾了这个折翼的藏族姑娘,手术非常成功。拆下纱布的那一刻,加毛的视线从模糊一点点清晰,这个多彩的世界又能映入眼帘了,她露出了天真烂漫的笑容。虽然世界依旧无声,但她已告别黑暗,获得了重生!就在女儿手术的次日,加毛的父亲也接受了白内障手术。
在活动中,曹文捷还曾为一位白内障的母亲做了手术。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已经无法看清东西,仅有光感。做了母亲后,甚至从未真正“见”过自己的儿子。由于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医治,直到遇见了嘉定医疗队。曹文捷主任带领团队为她成功实施了白内障手术,当眼前的纱布被揭开,她慢慢地睁开眼睛,双手颤抖地抚摸着眼前的儿子,用藏语说道:“是嘉定医生让我看清了儿子的模样!” 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都湿了眼眶,只有她笑着看着周围的一切。医生所能带给病人的希望,不只是解除病痛,还有看到有人仍在为他们而努力的一种期待。
医生职业不同于其他,从医不仅仅是一份谋生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使命和一份热爱。记得在医院的修身讲堂上,曹文捷谈到自己援青的心路历程,他深情“表白”:“青海久治,是我的第二故乡,那里的百姓都是我的乡亲父老。我和久治的约定还将一直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