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成路街道方舟街区党支部
2023 年新成路街道为了推进党建引领街区治理,强化商圈楼宇党建工作实效,成立了方舟街区党支部,以支部建设凝聚商圈融合共治资源力量。街道优选精兵强将,为方舟街区党支部配备了专职书记及党务工作者,以坚实的组织号召力带领党员及商户共筑红色街区。由方舟街区党支部牵头建设的“红石榴”暖心休息驿站被全国总工会评为2024年全国最美工会驿站”,他们用集体智慧与实际行动诠释着党组织的责任担当和党员初心使命,为街区商圈党建工作创新驱动积累丰富实践经验。先后获得了区委组织部2023年度楼组党建区“先锋楼组”、2025年嘉定区新时代“先锋堡垒”等荣誉。
一、校地联动聚智慧,支部搭台强治理
党支部主动对接复旦大学专家团队,共同开展“街区治理调研与党建融合”专题活动。支部班子牵头制定调研方案,组织党员与专家团队先后12次走访街区商圈内特色服务站、类住宅、商业综合体等点位。党员们在一对一访谈中细心记录37条商户诉求,在焦点小组座谈中与专家、商户住户围绕“类住宅治理难点”展开深入研讨。活动期间,支部每周汇总调研成果,形成《街区商圈治理需求清单》,并将专家提出的“数字化分类管理法”“协商议事五步法”等理念转化为实操手册。通过“支部统筹—党员研学—网格实践”的能力提升机制,全体党员在“理论+实战”中掌握精准治理本领,为党建引领街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奠定坚实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多元联动促融合,“红色引擎”谋发展
支部一直以来秉持“大党建”理念,联动城管、城运、公安等部门建立“支部吹哨、部门报到”联合整治机制。通过构建“以产业发展带动街区商圈党建,以街区商圈党建引领商住楼宇党建”的“双轨”体系,形成“街区党支部—楼宇党小组—党员骨干”三级组织架构。支部班子每周主持召开街区商圈联席会议,推动楼宇党建与街区商圈治理同频共振。支部与3家楼宇企业签订“党建共建协议”,建立“党员接待日”制度,累计解决企业用工、政策咨询等问题41件,让党组织成为街区商圈发展的“红色引擎”。为破解“进楼难”,支部推行“专职网格员包干楼组”制度,通过“敲门送服务”拉近与商住户距离,先后整合21家商户资源成立“红色联盟”,开展“阵地共建、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系列活动,推动居商互融共治,获评嘉定区“多元善治示范网格”。
三、阵地建设有“新”意,便民服务暖人心
党支部聚焦新兴领域群体需求,将类住宅底楼大厅打造成“红石榴”凝“新”服务点,以“一楼一特色”为目标,推行“串、知、议、凝、乐”五步工作法,成功化解杂物堆放、人车分流等13项难题。针对户外工作者需求,支部创新设立橙色集装箱式“红石榴”暖心休息驿站,内设阅读角、急救箱等12项便民设施,并组建“党员帮帮团”,每周为快递员、环卫工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2024年,该驿站获评“全国最美驿站”,成为嘉定城市治理的温暖注脚。
四、创新机制破困局,党员赋能促自治
党支部推行“多彩管理”可视化工作法,由党员骨干设计分色分类管理流程图,指导街区网格员用“红橙绿蓝”四色标注住户需求等级,工作效率提升40%。针对类住宅无法成立业委会的痛点,支部指导建立“红钥匙”自治委员会,制定“收集诉求—协商议事—跟踪反馈”自治工作流程,成功调解物业纠纷27起。党员每周开展“网格巡访日”,针对停车难问题协调商圈停车场错峰开放,新增泊位150个。在全体党员共同努力下,街区内居住满意度从68%提升至92%,形成“小事不出街区、大事联动解决”的良好治理发展态势。
从噪音治理的“硬骨头”到校地联动的“智力库”,从阵地建设的“暖心巢”到多元共治的“同心圆”,方舟街区党支部以“支部统筹、多元融合、党群共治”的集体力量,在嘉定区街区商圈治理建设的实践中树起鲜红旗帜。未来,支部将继续以“绣花功夫”深耕基层治理,凝聚更多红色力量,绘就“美好社区”新画卷。
1.过去一年组织党员共同为群众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实事?
全力解决了网格内住户长期受扰的商圈设备噪音问题。党员网格员主动上门测噪音分贝,协调公安、物业等部门,持续跟进,最终妥善解决难题,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拉近党群距离,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热情。
2.过去一年开展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
与复旦大学专家团队联合开展的“网格治理调研与党建融合”专题活动令支部党员印象颇深,受益匪浅。党员与专家深入方舟商圈网格,对特色服务站、类住宅内部、商业综合体等点位实地考察,通过一对一访谈、焦点小组座谈、上门参访等形式进行10余次交流,汲取先进治理理念方法,为党建与网格治理融合奠定基础,提升党员治理能力与服务水平。
3.对照“十四五”规划和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本党组织完成了哪些工作目标?
构建“双轨”党建体系:以“党建+街区”为核心,打造“产业-街区-楼宇”三级网格架构,强化党组织基层治理引领。加强阵地建设:设立“红石榴”凝“新”服务点与暖心休息驿站,前者解决商住户实际问题,后者获评“全国最美驿站”,增强群体归属感与党组织影响力。创新治理机制:推行亮身份等四项机制,实施“多彩管理”提升工作精准度;成立“红钥匙”自治委员会,化解矛盾,优化社区环境。整合资源协同:联合多部门网格员整治,专职网格员解决“进楼难”;打通商住户与街区互通渠道,实现居商互融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