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定区文化馆党支部
嘉定区文化馆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不断深化党建主体责任,主动融入嘉定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示范区的浪潮,按照区委深化“三个融合”城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相关要求,织好文化赋美网、延伸服务网、原创资源网,全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能级和党建业务融合发展能力的“一盘棋”,不断强化百姓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一、统筹入局,文化品牌“网罗”参与激情
支部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构建全面覆盖、齐抓共管工作格局,通过摆正自身定位,找准发力位置,为打造嘉定“远香嘉韵”活动矩阵注入动力。支部坚持将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打造了“文化‘嘉游’赋美行动”党建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通过嘉文有约、嘉门口的非遗、我嘉艺荟系列活动赋能“远香文化环”之美。二是通过组织市民文化微游,录制推广“嘉游记”短视频、组织嘉有好展、嘉有好市、嘉有好课进商圈、进景区等活动赋能“文商旅体融合”之美。三是通过协助涉农镇开展“乡村村晚”、扶持乡村群文团队建设,举办赛事活动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之美。四是通过开展“文化·嘉游”文艺嘉年华、奇趣手作嘉年华等活动赋能汽车文化节等重大文旅品牌之美,年均服务人次逾百万人。提升远香文化环认知度,赋能旅游鲜活趣味,拉动文化内生消费需求,让百姓对公共文化服务从“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充分提升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近年来,区文化馆60余节文化慕课入选《学习强国》,支部获得2023年嘉定区学习型党支部称号。

二、整合布局,延伸服务“网住”供给平衡
除了躬身融入大局,支部还不断推动资源整合,延伸服务触角,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保障优质资源直达基层,做到公共文化服务全龄、全时、全域、全覆盖。截至目前,已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了70个环境优质、服务高效、口碑优良的“我嘉秀空间”文化服务点,选址包含商区、园区、校区、景区、社区等多种形式,其中不乏嘉定区党群服务中心、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嘉北郊野公园等多元场景空间,覆盖社区居民、高校学生、园区白领、厂区工人、景区游客等多样人群。近年来,支部通过充分调研百姓需求,将人群不断细分,针对需求开展精准配送,年均配送文艺演出、特色活动、文化展览等逾900场次。实现由一个点位辐射全域,解锁“1+12+70+N”的“中央厨房”功能,让精致可口的文化菜品走进市民身边。2024年,讲述“我嘉秀空间”助力乡村振兴的文化工作随笔《新型文化空间焕发勃勃生机》入选《学习强国》“美丽中国建设”板块。

三、跨界破局,原创资源“网联”全域能量
支部通过“入局”找到融合型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布局”瞄准了融合型服务的发力点,不断锚定人民群众需求,在创新实践中形成了“共建、共促、共创”的文化服务新模式,携手全区资源寻找“突破点”,从“跨界”到“共融”,促进“文化+”的服务大循环。近年来,支部深化共建机制,携手多元主体,助力重大主题宣传、深化生动化宣讲,精心打造红色沉浸式情景党课《铭记》、朗诵《这片热土》、歌曲《表率》、舞蹈《国旗和我》等一大批形式多样、短小精悍、富有思想理论深度的原创作品,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巡演、党的二十大精神生动化宣讲等活动。年均开展主题宣传演出近百场,围绕各项重大主题创作30余个。多个以嘉定人物、红色精神为题材的作品,登上市级、国家级舞台并屡次取得佳绩,围绕嘉定新城建设20周年,打造的原创音乐剧《“家”定新城》获得社会广泛关注。在支部号召下,适逢大型活动与创作项目,全体党员干部充分下沉一线服务岗位,扛起节目创作、现场导演、舞美设计、音响灯光、后勤保障等“全链路”岗位,勇于承担责任、充分显示担当。2025年6月,支部先进事迹《党旗飘扬处 文化焕新生》入选《学习强国》“我们的力量源泉”支部系列故事专栏。

未来,嘉定区文化馆党支部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不断加强党建主体责任,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持续深化党建学习,尤其是关于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政策精神,不断提升政治敏感性和业务素养。二是优化文化服务网格,拓展服务渠道和方式,加强与商圈、院校、企业、景区等主体的合作,扩大优质文化资源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三是强化原创文艺创作,形成更广泛、更深入的文艺资源库,持续深入推动优秀文艺作品直达基层。四是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继续探索新的路径和方法,以党建引领业务工作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同时加强党员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为公共文化服务事业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文化服务,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更多的力量。
![]()
1.过去一年组织党员共同为群众做得最有意义的一件实事?
今年3月,嘉定区文化馆党支部成立活动临时工作组,由支部书记、副馆长以及支部委员组成4人统筹协调组,下设舞台组、集市组、宣传组、应急组、安全保障组5个小组,形成“1+5+N”责任矩阵,全程投入上海市民文化节“城市美育日”主会场活动。活动历时3天,受到新华社、上海电视台等在内20余家媒体报道,3万多群众在现场享受到了优质文化资源,活动深受市民的好评与喜爱。
![]()
2.过去一年开展的印象最深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
2024年3月15日,嘉定区文化馆支部赴真新街道虬江社区开展“传雷锋精神 弘时代新风”文化馆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积极在社区开展“三五行动”清理垃圾,到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参加党建知识挑战,本次“体验式”的活动形式,使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实”起来,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和党建知识水平。
![]()
3.对照“十四五”规划和嘉定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本党组织完成了哪些工作目标?
![]()
一、围绕区委、区政府着力落实的重大战略,全面坚持战略引领、服务大局,尤其是聚焦“聚力推进嘉定新城建设”。一方面,作为远香文化环重要主体之一,不断强化自身场馆、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仅2024年,文化馆开展线下活动3873场次,线下服务598.95万人次,线上服务300.34万人次。另一方面,携手远香文化环其他主体积极开展“湖畔歌手”、“嘉文有约”、“我嘉艺荟”系列赛事等,赋能嘉定新城中央活动区“会客厅”功能特色彰显,充分发挥了文化活动“显朝气”“接地气”“聚人气”的独特魅力。
二、围绕“着力扩内需稳外需,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开展“文化进商圈”“非遗进商圈”,携手西云楼、TSF、嘉亭荟、信业广场等重要商圈,拓展“我嘉秀空间”服务延伸空间,进驻文化赛事、展览展示、非遗集市、亲子活动等。例如,“嘉有好展”于百联购物中心、嘉亭荟等商圈开展巡展,观展人数逾100万人次,促进商圈人气集聚。“嘉有好市”在商圈、景区等地开展非遗特色市集,为市民和游客呈现缤纷非遗盛宴,累计参与人次超118.17万。
三、围绕“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擦亮江南历史文化名城底色”。2024年适逢嘉定新城建设20周年,打造音乐剧《“家”定新城》并公演。作品聚焦嘉定新城20年的变迁与发展,勾勒嘉定新城的变迁与城市不同人群的精神风貌。做好非遗文化普及传承。目前,嘉定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现有非遗代表性项目74项(国家级4项、市级15项、区级55项),健在代表性传承人105名。形成“嘉有好市”“嘉有好店”“嘉有好物”“嘉有好课”“嘉有好展”在内的“嘉有”系列,集非遗传承传播、互动体验、展示售卖于一体,全力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