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料下载 > 内容
远教资源推荐(2022年7月)
来源:上海嘉定 发布时间:2022-07-12 点击数:

序号课件信息
课件名称类 别时长内容简介资源位置
1《榜样的力量(第一季)》专题节目18分钟/集   为庆祝建党101周年,大力宣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的先进事迹,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推出了《榜样的力量(第一季)》电视节目:
   1.榜样的力量——胡双钱、国测一大队
   2.榜样的力量——孙金娣、李萌
   3.榜样的力量——张富清、廷·巴特尔
   4.榜样的力量——王书茂、七连屿党工委
   5.榜样的力量——龚全珍、黄大发
上海资源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2《我们是党员突击队》微视频5分钟  在上海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市抗疫工作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工作组强化统筹、即时响应,派出党员抗疫突击队支援重点地区。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全面落实“楼组党建”“健康守护”“特殊关爱”专项行动要求,全员投入拔点攻坚、无疫小区创建、常态化核酸检测点建设,全力当好宣讲员、示范者、贴心人,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作出了突出贡献。上海资源库>党建引领社会动员
3《谁家的儿女》微视频2分钟  在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面前,中共上海市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下沉基层、支援一线。全市73.4万多名党员响应号召主动向社区报到,成为义无反顾的党员志愿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积极投身抗疫工作最前沿,以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共同守护家园。上海资源库>党建引领社会动员
4《从“输血”到“造血”》微视频3分钟  大事难事见担当,危难时刻显本色。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市级机关党员抗疫突击队进驻闵行区新虹街道,支援社区抗疫工作,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他们就冲锋到哪里。在做好志愿服务的同时,他们积极发动社区在职党员,变“输血”为“造血”,配合居民区党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凝聚更多力量加入到共护家园的行动中。上海资源库>党建引领社会动员
5《决胜有我  先锋行动》微视频4分钟 振奋精气神,勠力齐攻坚。在大上海保卫战中,静安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分秒必争的行动,全力投入各项重点工作,慎终如始地抓实抓细各项防控举措,以决战决胜姿态深入推进清零攻坚,努力在打赢大上海保卫战中体现静安担当、作出静安贡献。上海资源库>党建引领社会动员
6《抗疫进行时:环卫守护者》微视频3分钟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原本热闹的街道变得冷清,而在大街小巷环卫人依然默默坚守。在这个特殊时期,被称为“城市美容师”的他们多了一个“守护者”的角色。每天起早贪黑,奋战在保洁、收集、转运、处理垃圾的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维护这座城市的环境卫生,成为守护城市安全运行的一道坚固防线。上海资源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7《一张党员贴纸的故事》微视频4分钟  一张党员贴纸,被一次又一次地仔细消毒,一次又一次地贴在防护服上,这是松江区方松街道一名党员志愿者和党员贴纸的故事,这张被珍而视之的党员贴纸,是亮出身份也是践行承诺。在疫情防控中,党员志愿者身上的“大白”防护服,胸前贴着的党徽图案,背上写着的“我是党员”字样,带给居民的不只是感动,还有战胜疫情的信心。上海资源库>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8《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三十一集 一五计划
微视频8分钟  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间,面对旧中国从未见过甚至从未想过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新中国的当家人们利用有限的资源,办成了许多前人无法完成的大事。五年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中有68个全部或部分建成投产。一大批旧中国没有的工业部门一个个建立起来,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办,旧中国重工业过分落后的面貌和不合理布局大大改观。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上海资源库>党史学习教育
9《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三十二集 走自己的路
微视频8分钟  为准备召开党的八大和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1956年2月至4月,毛泽东分别听取了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逐渐形成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看法。
 毛泽东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吃了大亏之后才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上海资源库>党史学习教育
10《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第三十三集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微视频8分钟  1957年6月19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在《人民日报》上正式发表,很快在国内外引发了巨大反响。这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重要的理论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上海资源库>党史学习教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