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大任务看2025年政府工作怎么干——学习贯彻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2025年全国两会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其政策部署和改革方向在延续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多维度创新与突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二级教授徐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之问、全国两会的重大意义、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内容、用最大力度惠民生等方面,带领大家共同学习2025年全国两会精神。
2025年全国两会热点。
(1)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
(3)发展新质生产力。
(4)凝聚信心,增强全党全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决心和勇气。
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重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1)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4)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6)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7)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8)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
(9)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用最大力度惠民生
(1)2025年全国两会有哪些新意。
(2)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好消息。
(3)科技赋能文化,跨界融合如何重塑中国叙事。
主讲人:徐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把握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新动向:以“两个确保”为重点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2年锁定“三农”议题,凸显乡村振兴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基石作用。2025年文件延续“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系统集成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即以“两个确保”为底线任务、“三个提升”为发展路径、“两个强化”为创新动力,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作出系统部署,向全党全社会释放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本期报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徐祥临教授简要介绍了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特点,并围绕“两个确保”重点探讨了我国粮食安全现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深化农村改革的三个成功案例和未来实践路径。
1、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特点:精干、聚焦。
2、坚定“两个确保”信心,直面问题。
3、“两个确保”相互贯通的成功案例。
4、做好“两个确保”,要深化农村改革。
主讲人:徐祥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
三、习近平总书记@你的两会“关切清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落实2025年重点工作部署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洪向华结合我国发展取得的光辉成就,深入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的重要讲话精神。
1、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立足全局,既聚焦经济大省的发展责任,又强调制度创新的突破性作用,同时将教育、科技、人才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其精神内核在于通过系统性改革释放发展潜能,以新质生产力引领产业升级,以高质量党建保障社会进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全方位支撑。
2、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民盟、民进、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的公平性、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与国家发展等几个方面。他强调,教育要服务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并与产业需求相结合,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希望教育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培养更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学习习近平主席在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主讲人: 洪向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副主任、教授
2020年10月29日,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予以深刻阐释,对中国式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2023年6月,《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2024年7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脉相承、完全融合的。西方文化的精髓是分别独立,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和合会通,因此中国式现代化也必然带有和合会通的色彩。
1、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
(1)什么是现代化
(2)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2、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3)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原则
3、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1)中国式现代化的内部优势、外部机遇、外部风险
(2)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最基本的战略选择
(3)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布局制度建设
主讲人:宋世明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 博士生导师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长期实践探索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
1、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个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二个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四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实现高质量发展
(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5)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6)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7)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8)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9)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3、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1)“一个必须坚持”和“两个毫不动摇”
(2)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
(3)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4)坚持实体经济立国强国,发展新质生产力
(5)必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6)必须实施城乡融合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
4、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处理好若干重大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的关系。
第二,正确处理好战略与策略的关系。
第三,正确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
第四,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五,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第六,正确处理好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主讲人:李军鹏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六、《党组织生活的守正创新》
顾美华教授主讲的《党组织生活的守正创新》课程,是面向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系统性培训项目,已形成“理论奠基-方法创新-实践验证”的完整知识体系,在2023-2024年度的多期培训中,其特色化的案例教学法和工具化的实施模板获得参训单位的高度认可。课程成果直接推动了多个基层党组织的标准化建设与特色品牌培育,体现了新时代党建教育培训工作专业化、精细化的发展趋势。其内容架构与实施路径具有鲜明的理论深度与实践导向。
1、基层党支部工作的制度安排
2、基层党组织生活的守正创新
3、主题党日活动部分案例分享
主讲人:上海市市委党校、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顾美华
七、《如何与市场主体进行有效沟通》
为更有效地回应新兴领域各类主体和人群的诉求,为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扫盲点、排堵点、创亮点,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的长风湾楼宇党委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联动楼宇、街区、居民区各方力量,打破“楼禁”“门禁”,联系服务各类市场主体、新就业群体党员群众,将大家吸引、凝聚到党群服务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协调解决各类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提升治理力度,拓展服务维度。本课程由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资深管理者孙敏莉主讲,基于其十余年基层治理与企业服务经验,系统拆解政企沟通的痛点、策略与创新模式,助力学员构建科学化、人性化、可持续的沟通体系。
1、街区治理现状与市场主体分析
2、新兴领域党建特性与市场主体需求
3、化解分歧的实用技巧
4、全方位提升沟通能力
主讲人:普陀区长风新村街道长风湾楼宇党委书记孙敏莉